字体大小
背景设置
第43章 菊生皖南(四)
午饭,在戚淳的安排下,他们在溪边一家名为万菊楼的餐馆就餐。
餐馆是二层小楼,极具徽派特色,里面是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,配以随处可见的菊花点缀,满屋尽是淡淡菊花香。沁雅又别致。
戚濛先一步感慨,“咱们镇上都有这么别致的餐馆了?真好看,一点不输外面那些网红餐厅。”
戚淳先买个关子,“嘘,这是商业机密,一会告诉你们。”
然后就点起菜来,申屿阳没忌口,吃什么全凭戚淳做主。
不一会一桌菊花宴就呈现在他们眼前,外面是溪水叮咚而过,碗中是菊花朵朵盛开。穿着一身小菊短襟旗袍的服务员以菊花酒轻轻一点菊花糕,顿时酒香四溢,菊香正好。
戚淳夹起一块菊花糕递给申屿阳,一口咬下,软糯香甜,口中若百菊斗艳,入口化做曲水流觞直抵腹中,回味又是佳酿在吼,让人沉醉其中。
申屿阳自认也是吃遍大江南北美食的人,却在卜泞这样一个小餐馆感受到如此惊艳的犹如艺术品的菜肴,筷不离手,食不忍咽,依然惋惜自己的胃太小。
见他们吃得满意,戚淳介绍起来更来劲,“姐夫你看,左边是清蒸菊花鳜鱼,右边是青笋菊花鸡,还有那边的是菊花杨梅丸子汤。这些都在传统皖菜之上以菊花入菜,增添了新的口味。”
申屿阳逐一品尝,无不绝口称赞,“真是太好吃了。”
戚濛在旁打趣道,“怎么,我做得不好吃?”
“都好吃!”
见申屿阳的求生欲,姐弟俩笑做一团。
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,申屿阳似是想到什么,又问,“不过这样的餐馆开在镇里会有人光顾吗?毕竟附近都是当地居民,论做菜家家都会,想用菊花烹饪摘两朵就行了。”
戚淳故作神秘的说,“这就是我说的商业机密。”
申屿阳愿闻其详,早就准备好耳朵。
戚淳跟他们说起镇上的又一举措——打造菊花旅游业。
婺源的油菜花让卜泞镇看到新的经济模式,旅游产业是锦上添花的新希望。
卜泞本就种植万亩菊花田,周围青山绿水环绕,四季皆是风景。镇上想物尽其用,让菊花不仅成为产品销往海外,还能在其花期通过观赏就创造盈利。加上旅游兴起之后能带动居民经营民宿与餐馆,卖些农副产品,又是一项创造就业的好机会。
同时旅游产业还将会帮助卜泞提高名气,这样与深加工产品相互带动,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。
戚淳介绍说,“现在,我们卖菊花茶和菊花蜜,主要途径还是通过传统订货和电商平台。但我们的经费有限,不会去做广告做营销,那么如何让卜泞的菊花在大众心理树立起一个品牌,旅游业也许是突破口。有了旅游业,大家实地来看就会发现这里的产品是天然无害的佳品。而现在像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,又给口口传播提供了可能。如此一来,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卜泞。”
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带给申屿阳接连不断的惊喜,就在他还在为成熟的菊花种植、加工产业链惊叹时,在营销上他们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。原本的消遣,成为他们拓宽渠道的途径,那些对穷山僻壤的偏见全无,卜泞在上演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奇迹。
饭后,戚淳带他们来到一片种植园,建筑工人的紧张作业与宁静的花田成为动静结合的美景。
已经能看到有建好的徽派凉亭和牌坊,虽然算不上华丽宏伟,却更因它的质朴而别有一番味道。
申屿阳问,“这就是你说的后面会重点打造的旅游景区是吗?”
戚淳点头答道,“对,这里后面会有典型的徽派建筑,还原古时皖南人家的样貌。不仅宣传皖南人文风情,还能起到让游客设身处地的感受耕作带来的喜悦。”
申屿阳和戚濛坐在凉亭里,戚淳说他们是卜泞的第一批游客。前来自愿帮工的乡亲听说,就都凑过来问他们感觉如何。
戚濛说,“作为卜泞自家女儿,我真为家乡感到骄傲,看遍大千世界的山水之后,我依然能说出家乡是最美丽的风景。”
申屿阳说,“希望卜泞能给想逃离城市烦扰的人们,一个世外桃源。淳朴的民风,富足的生活,和随处可见的美景。让人流连忘返。”
乡民们一听喜笑颜开,人群里还有一个不过八九岁的男孩,申屿阳问他,“你呢?你愿意永远留在这里吗?”
本以为是肯定的答案,却不想那男孩摇摇头说,“不,我要去上大学,去看更大的世界。”
“哦?为什么的呢?”
“为了更好的回来建设家乡。”
足足逛了一天,回到家,戚濛的两个姐姐也都早早来帮忙准备晚饭,姐夫们去抓鸡的抓鸡,去买酒的买酒。街坊四邻一会送来自家做的腊肉,一会又生怕他们不够用,送来自家碗筷。
申屿阳没在卜泞过过年,但今天却已经有吃年夜饭的样子。
对于戚家,今天就是团圆。
桌上,大家欢迎着申屿阳回家,他还没动筷,面前的小盘子里已经山珍海味堆如山。
申屿阳提酒,负荆请罪,“我必须自罚三杯,之前在北京没能给戚濛富足的生活,让她为了生计而奔波。跟我回渤州之后,我又疏于对她的关心,让她受了很多委屈,孩子还……”
“屿阳,一家人不说两家话。濛嫁鸡随鸡跟你回渤州是应该的,你是好孩子我和你妈都了解。在渤州呢,我们也是着急女儿,老婆子脾气又急,让你为难了。咱们呐,都是为了你们的小家能过得更好,过去的事翻篇了,往后咱们再把日子过得红火喽。”
申屿阳与戚家冰释前嫌,一句“都在酒里”,就化干戈为玉帛,一解千愁。
生活总要继续,所谓一家人就是没有隔夜的仇,没有过不去的坎儿,天一亮又是血浓于水的至亲至爱。这样的情感不分南北与时间,是天涯咫尺的共鸣,是历久弥新的共情。
晚饭后,大家在小院子里席地而坐,聊着童年趣事,说着街头巷尾的见闻,这些本与申屿阳毫无交点的生活,就这样成为他这个春天最惬意的体验。
待众人散去,院子里只剩下申屿阳和戚濛还不舍得离开,仿佛每一眼都是偏得,用以支撑日后对家乡的思念。
二人提起白天的所见所闻,更是感慨万千,戚濛如实说,“我都没想到卜泞这些年变化这么快。其实一开始听说淳淳毕业就回家,我还挺替他惋惜的,以他的成绩留在农科院是没问题的。但他执意回家,我也不好阻拦。我为他可惜了很多年,今天才由衷的觉得,他为自己选了一条更有意义的路。虽然艰辛,却也获得了更大的收获。”
“是啊,我今天也是很受感触。你说卜泞这么小的地方,光就一个菊花就能让家家户户富起来,就能创造那么多就业机会,怎么渤州就不行?我看这淳淳谈到未来时眼睛里的光亮,真的特别羡慕。虽然我虚长他几岁,但我真应该跟他、跟卜泞人,好好学习学习。”
戚濛噗嗤一笑,没想到一向是别人指路明灯的申屿阳,居然对自己小十岁的弟弟崇拜起来。但申屿阳的想法她能理解,多年夫妻她又怎么会不知道申屿阳的宏图大志。
戚濛挽着他的胳膊,轻声说,“慢慢来,渤州也能找到属于它的菊花。每个回不去的远方,都是宝藏的家乡。”
申屿阳在地上捡到一朵掉落的干菊花,随手戴在戚濛的辫子上。戚濛的发梢被晚风微微吹起,露出她清秀的脸庞隽永而恬静。
已经有多久没有好好看看妻子,申屿阳被生活的琐事蒙住双眼,差点丢失最珍贵的她。
或许是他太自私,同样是背井离乡,为什么是戚濛为他放弃所有?
这么想着,又想起欣欣向荣的卜泞,申屿阳拉住戚濛的手说,“不然我们回卜泞吧。”
就像当初戚濛对他说的一样。
但戚濛却摇摇头,没有下文。
申屿阳打趣她,“你别管什么嫁鸡随鸡,在我们家就娶狗随狗。”
“好哇,你说我是狗!”戚濛假装生气,轻轻掐了一下申屿阳,二人相拥着嬉笑。
可戚濛打心底说出一句话来,“其实比起卜泞,我更想回北京。倒不是渤州我们没有出路,只是这一年来我觉得好像把家丢了。在北京我们一家三口蜗居在小房子里,虽然累,却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操心事。生活是被上班占满,但偶有闲暇时间却也很幸福。回渤州后,我们住着大房子,但并没有感觉到温馨。”
申屿阳认错,“都是我的错,是我没有顾及你的感受。”
“不,也许一开始我就错了,在困难面前选择了逃避。说不定当初再坚持一下,也就过去了。”
“如果你想回去,我随时奉陪。”
“如果你肯重来,我同舟共济。”
北京,北京。
【宝宝们,友情提醒: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“迷鹿有书”,不然下次找不到咯O(∩_∩)O~】